电子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下载方法|用单线程|避免多扣帖子规范|求助必读|发帖建议积分策略|勋章介绍|新人必读获取金币|推广论坛|出售帖子基本礼节|致会员信|版规总则
禁涉政治|反对低俗|举报专帖征集相片|留下足迹|推荐精华上传附件|制作分卷|使用网盘禁发qq群|恶意灌水|纯表情帖加入团队|监督机制|安全上网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ibiancheng

你们见过根据温度调整充电电压的充电器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31 12: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RT809HSE编程器
本帖最后由 dougefei 于 2025-7-31 12:51 编辑

图1:铅酸蓄电池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铅酸蓄电池中,正极板主体由铅钙合金制成,并在表面涂覆锡石结构的二氧化铅;负极板主体由体心立方结构铅(BCC)制成,并在表面涂覆海绵状的面心立方结构铅(FCC)。电极板主体并不参与化学反应,主要提供机械强度支撑和电流传导作用;电极板表面涂覆的物质称为活性物质,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参与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并在化学反应中不断溶解或生成。其中正极和负极将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图2:铅酸蓄电池正负电极离子反应方程式

        在放电的过程中,两个极板都会生成硫酸铅,而硫酸铅是一种难溶性物质。若铅酸蓄电池被大电流放电、深度放电、长时间亏电(特别是长时间静置时因自放电导致的深度亏电),极板上将会形成粗大颗粒的硫酸铅,这类硫酸铅在充电时将难以重新还原,导致铅酸蓄电池因不可逆硫化而容量损失甚至失效。

        另一类铅酸蓄电池的失效模式为正极板软化,正极板中的二氧化铅存在两种晶体结构:α-PbO2和β-PbO2。其中α-PbO2主要作为极板结构支撑,β-PbO2主要作为反应活性材料,在电池放电时进行消耗。然而在电池充电时,只能重新生成β-PbO2。这意味着消耗的α-PbO2无法还原,只能越用越少。当α-PbO2少至一定程度时,正极板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铅酸蓄电池失效。

        因此铅酸蓄电池的最佳电量范围为100%,宜时刻保持满电状态,不宜长时间未满电,切勿亏电。铅酸蓄电池没有记忆效应(或者弱记忆效应),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不宜将铅酸蓄电池电量完全耗尽,电池电量剩余25%甚至50%就应重新开始充电。亏电一次,电池明显折寿。

        若铅酸蓄电池长时间不使用,应将其与负载完全断开,并视储存环境温度每3--6个月补充电一次。



电压
        铅酸蓄电池的单格标称电压为2V,6个单格串联得到标称12V电压的电池。一个或多个电池串联得到12V、24V、36V、48V、60V等标称电压的电池组。

        下表列出铅酸蓄电池单格的几个关键电压:



表1:铅酸蓄电池单格关键电压
        下表列出铅酸蓄电池/组的几个关键电压:


表2:铅酸蓄电池/组关键电压

        对一些电压名称的解释:

亏电电压:铅酸蓄电池在正常使用中能连续放电至最低的放电电压,此为电压下限不可再放,电池中的活性物质已经完全耗尽。继续使用电池将过放电,导致电池不可逆硫化和报废。
放电终止:铅酸蓄电池在低倍率放电或者高倍率放电后开路静置达到的电压,意味着电池电量耗尽或即将耗尽,需要终止放电并及时进行充电。
满电电压:铅酸蓄电池在充电完成后开路静置达到的电压,意味着电池电量基本处于满电状态。电池在进行放电时,将稳定在此电压下,进入稳定放电阶段。
浮充电压:铅酸蓄电池进行浮充充电时可24小时不间断施加的充电电压,在此电压下电池只会消耗非常小的电流并持续保持100%的电量。
循环充电:铅酸蓄电池进行循环充电时可短时间施加的充电电压,在此电压下电池将消耗较大的电流并快速充电。
析氧电压: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达到此值后,电池内的正极极板上将开始析出氧气(O2)。对于富液式铅酸蓄电池,电解液将会发生损失导致失水;对于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其内部存在氧循环机制,氧气扩散至负极后被重新还原成水,保证电解液不会流失,但在此过程中将释放化学能,导致电池温度上升。
析氢电压: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达到此值后,电池内的负极极板上将开始析出氢气(H2)。由于氢气无法像氧气那样可以在正极被重新氧化成水,电解液将不可逆流失。同时析出的氢气在电池内部积聚,导致电池内部压力过大,引起电池鼓包、破裂,甚至爆炸。因此充电电压严禁高于析氢电压。
电流
        由于不同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并不一样,因此无法给出所有铅酸蓄电池所允许的充电、放电电流。容量越大的电池所允许的电流越大,所以一般使用放电倍率来衡量铅酸蓄电池所允许的充电、放电电流。

        电池的容量为C,单位:安时(Ah)。例如一个12V,9Ah的铅酸蓄电池,其容量C = 9Ah,理论上以1A的电流可以持续释放9小时,或者以9A的电流持续释放1小时,或者其它的电流时间组合,但电流×时间总为9。对于前者,其放电倍率为0.1C;对于后者,其放电倍率为1.0C。

        下表列出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放电电流:


表3:铅酸蓄电池充电、放电电流倍率

        对一些电流名称的解释:

慢速充电:铅酸蓄电池最佳的充电电流,可以保证充分的化学反应,将储能和电池寿命最大化。缺点是充电时间过长,预计要10小时以上。
快速充电:铅酸蓄电池充电电流的上限,虽然可以拥有较短的充电时间,但不能保证充分的化学反应,存在充电过程电池温度偏高、电解液损耗、硫化无法去除、电池寿命降低等问题。
短时放电:铅酸蓄电池以1.0C倍率放电时,电池内极化严重,生成的硫酸铅颗粒较大,端电压下降速度比理论快,实际上无法释放出全部的电池容量,需要降额使用。
极限放电:铅酸蓄电池仅在一些特殊应用中会以10C倍率放电(如汽车发动机点火),其所能维持的放电时间极短。若持续放电将会导致电池内部过热并迅速损坏电池。

发表于 2025-7-31 12: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d7eccf2ba5264254665d8f3fd1da8080d39e63ad.png@1192w_596h_看图王
发表于 2025-7-31 22: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RT809HSE编程器
12v电瓶剩余电量电压对照表

对于12V的铅酸电池,其充电状态通常通过测量蓄电池端子的电压来确定。以下是12V铅酸电池在不同充电状态的电压范围:

1. 完全放电(低电量): 低于10.5V
2. 浅放电 (低电量) : 10.5V - 11.9V
3. 正常的已充电状态(Full Charge): 12.0V - 12.6V
4. 过充状态 (Oversized Charge): 12.7V - 13.2V
5. 深充电 (Deep Charge): 13.3V - 14.4V
6. 过充状态 (Oversized Charge): 14.5V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制造商、环境温度以及电池的使用寿命等因素而略有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电池的状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电池的正常使用。
发表于 2025-8-1 12: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动车充电器下面都是以国标48v的为例。其他的可以用电池的几位数作为参考加减。电动车的保护器控制器最低电池放电电压在42v左右不会大于0.5v。但是铅酸电池的特性决定电动车停止放电后这个电压会缓慢回升到44伏到48伏之间。根据电池不同会不同,所以开始充电的电压会在电池的电压上缓慢上升,充电器只限制电流。电压充到51到52伏时此时电池的电量基本上到百分之90以上。此时充电器切换到涓流充电阶段,根据电池容量决定一般会保持在容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由于这时是充电末期会电解电池中的电解液。但是此时电压上升很快且电流很小对电池的伤害有限。不要担心。涓流充电到56伏后充电器检测到就会结束充电。一般充电器都是由BT151的可控硅执行关闭充电,完成第三段。这时我的粗浅理解,欢迎探讨。也欢迎不懂装懂的喷子来喷。以后会继续分析电池早期损坏的原理探讨。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内置的电池包保护电路有这个功能,快充时温度达到一定程度自动降低充电电流。
手机快充据说也是同样的原理,根据电池温度自动调整充电电流。

注意:是测量的电池温度,不是充电器的温度。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洋DZ 于 2025-8-15 18:30 编辑

微信图片_20230407203133.jpg

中兴ZXD2400(4.3)通信电源改正后照片.jpg

对于两线的充电器,找一个中兴2400 V4.3电源玩玩,就可以知道很多。

功能详细介绍
★电压表的量程扩展至120V,并且电压、电流表最小分辨率达到0.01
★通过编码器直接控制开关机,关机后功耗仅1.5W
★支持充满自动关机
★支持三段式充电(铅酸电池专用)
★支持充电安时数统计
★支持一键自动校准,省去繁琐调试过程,精度直达1%
★支持超细调模式,最小步进0.003V
★自动受控的假负载,快速调压无需等待
★软件过压过流保护,电压电流稍有偏高即关闭输出,充电更安全
★更好的温控方案,30度环境中仍可满电流持续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鄂ICP备09003585号-2 )

GMT+8, 2025-8-15 23:52 , Processed in 0.057491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CopyRight © 电子技术论坛
电子邮箱:8794149@qq.com | 联系 QQ:3081868839 | 官方网址:www.dzdu.com

Qiji.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 站长声明

Wuhan Qiji Technology Co., Ltd.武汉奇迹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3585号-2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2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