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下载方法|用单线程|避免多扣帖子规范|求助必读|发帖建议积分策略|勋章介绍|新人必读获取金币|推广论坛|出售帖子基本礼节|致会员信|版规总则
禁涉政治|反对低俗|举报专帖征集相片|留下足迹|推荐精华上传附件|制作分卷|使用网盘禁发qq群|恶意灌水|纯表情帖加入团队|监督机制|安全上网
查看: 2013|回复: 3

LED显示屏常用术语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 08: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T809HSE编程器

注册家电维修技术论坛,与同行畅聊维修技术,享更多技术论坛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1LED亮度

  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一般用发光强度(Luminous Intensity)表示,单位是坎德拉cd1000ucd(微坎德拉)=1 mcd(毫坎德拉), 1000mcd=1 cd。室内用单只LED的光强一般为500ucd-50 mcd,而户外用单只LED的光强一般应为100 mcd-1000 mcd,甚至1000 mcd以上。

  2 LED象素模块

  LED排列成矩阵或笔段,预制成标准大小的模块。室内显示屏常用的有8*8象素模块、87段数码模块。户外显示屏象素模块有4*48*88*16象素等规格。户外显示屏用的象素模块因为其每一象素由两只以上LED管束组成,固又称其为集管束模块。

  3
象素(Pixel)与象素直径

  LED显示屏中每一个可被单独控制的LED发光单元()称为象素(或象元)。象素直径是指每一象素的直径,单位是毫米。

  对于室内显示屏,一般一个为单个LED,外形为圆形。室内显示屏象素直径校常见的有3.03.755.08.0等,其中以3.755.0最多。

  在户外环境,为提高亮度,增加视距,一个象素含有两只以上集束LED;由于两只以上集束LED一般不为圆形,固户外显示屏象素直径一般用两两象素平均间距表示:□10□11.5□16□22□25

  4
点间距、象素密度与信息容量

  LED 显示屏的两两象素的中心距或点间距(Dot Pitch);单位面积内象素的数量称为象素密度;单位面积内所含显示内容的数量称为信息容量。这三者本质是描述同一概念:点间距是从两两象素间的距离来反映象素密度,点间距和象素密度是显示屏的物理属性;信息容量则是象素密度的信息承载能力的数量单位。

  点间距越小,象素密度越高,信息容量越多,适合观看的距离越近。

  点间距越大,象素密度越低,信息容量越少,适合观看的距离越远。

  5
分辨率

  LED显示屏象素的行列数称为LED显示屏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显示屏的象素总量,它决定了一台显示屏的信息容量。

  6 LED显示屏(LED Panel)

  将LED象素模块按照实际需要大小拼装排列成矩阵,配以专用显示驱动电路,直流稳压电源,软件,框架以及外装饰等,即构成一台LED显示屏。

  7
灰度

  灰度是指象素发光明暗变化的程度,一种基色的灰度一般有8级至1024级。例如,若每种基色的灰度为256级,对于双基色彩色屏,其显示颜色为256×256=64K色,亦称该屏为256色显示屏。

  8
双基色

  现今大多数彩色LED显示屏是双基色彩色屏,即每一个象素有两个LED管芯:一为红光管芯,一为绿光管芯。红光管芯亮时该象素为红色,绿光管芯亮时该象素为绿色,红绿两管芯同时亮时则该象素为黄色。其中红,绿称为基色。

  9
全彩色

  红绿双基色再加上蓝基色,三种基色就构成全彩色。由于构成全彩色的蓝色管和纯绿色管芯较贵,故目前全彩色屏相对较少。

  第六:led显示屏市场前景

  现状:目前由于led显示屏造价昂贵,主要应用于比较高档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繁华场所,作为多媒体广告的一部分。单双色led显示屏主要应用于交通,高速公路,银行、证券交易等金融场所。

  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led显示屏将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

发表于 2010-4-1 09: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真正的LED显示屏,市面上所说的LED只是用高亮度LED做背光的液晶电视
发表于 2010-4-1 15: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4-9 23: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增加了新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鄂ICP备09003585号-2 )

GMT+8, 2025-9-6 23:10 , Processed in 0.06367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CopyRight © 电子技术论坛
电子邮箱:8794149@qq.com | 联系 QQ:3081868839 | 官方网址:www.dzdu.com

Qiji.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 站长声明

Wuhan Qiji Technology Co., Ltd.武汉奇迹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3585号-2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2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