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

2014-3-10 15: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74| 评论: 0

摘要: 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就是单向导电。二极管这个普遍使用的电子元件在电子电路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根据二极管的电子特性我们会发现二极管在电路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极管有哪些作用?各种二极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这篇文章将向您介绍二极管这个普遍使用的电子元件在电子电路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根据二极管的电子特性我们会发现二极管在电路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就是单向导电。
可用于:检波、整流、稳压、隔离反向电;
另有发光二极管、阻尼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压敏二极管、气敏二极管等等专用半导体器件。 

1、作用: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正因为二极管具有上述特性,无绳电话机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离、稳压、极性保护、编码控制、调频调制和静噪等电路中。晶体二极管按作用可分为:整流二极管(如1N4004)、隔离二极管(如1N4148)、肖特基二极管(如BAT85)、发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 
2、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原理:稳压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击穿后,其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当把稳压管接入电路以后,若由于电源电压发生波动,或其它原因造成电路中各点电压变动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将基本保持不变 
3、变容二极管是根据普通二极管内部 “PN结” 的结电容能随外加反向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原理专门设计出来的一种特殊二极管。 
变容二极管在无绳电话机中主要用在手机或座机的高频调制电路上,实现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信号上,并发射出去。在工作状态,变容二极管调制电压一般加到负极上,使变容二极管的内部结电容容量随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4、光电二极管(LED) 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是电子电路中广泛采用的光敏器件。光电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一样具有一个PN结,不同之处是在光电二极管的外壳上有一个透明的窗口以接收光线照射,实现光电转换,在电路图中文字符号一般为VD。光电三极管除具有光电转换的功能外,还具有放大功能,在电路图中文字符号一般为VT。

二极管是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之一,二极管最大的特性就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电流只可以从二极管的一个方向流过,二极管的作用有整流电路,检波电路,稳压电路,各种调制电路,主要都是由二极管来构成的,其原理都很简单,正是由于二极管等元件的发明,才有我们现在丰富多彩的电子信息世界的诞生,既然二极管的作用这么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检测这个元件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用万用表打到电阻档测量一下正向电阻如果很小,反相电阻如果很大这就说明这个二极管是好的。对于这样的基础元件我们应牢牢掌握住他的作用原理以及基本电路,这样才能为以后的电子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做整流电路还是钳位作用还是其他的一些作用都会用到它。

二极管可分为发光二极管(LED),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开关二极管等等,这里只介绍前面说的几种:

发光二极管相信大家都见过,一般作为指示灯用,例如电脑的硬盘灯一闪一闪的表示你的硬盘正在工作(如果不闪,则很可能是你的机器忙不过来或者是处在待机状态),还有就是一些随身听上的指示灯,以及充电器的指示灯。发光二极管相对其他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较大,一般在1.6V到1.8V间,二其他二极管一般在 0.2-0.3V(锗管)、0.6-0.8V (硅管)。

整流二极管,也是很常见的,利用的是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从而可以将负极性电信号滤掉---半波整流,也可以进行其它的整流----例如全波整流。

二极管还具有稳压作用,这是因为二极管反向接通时,在二极管被击穿的情况下,其电流将瞬间增大,这样在外电压增大时,由于二极管被击穿后增加的电流会通过二极管而不会经过与二极管并联的负载上,从而可以保护与其并联的器件。常见的有保护场效应管,即在场效应管栅极反向并接一个二极管。二极管击穿电压一般在 4V-7V。

钳位作用:钳位作用就是利用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在导通后维持在0.2-0.4V(锗管),0.6-0.8V(硅管),从而使与其连接的器件两端电压维持在一个范围内,最简单就是三极管的BE结电压在导通时可保持在钳位电压,这点常用于三极管的静态分析。一般无特别说明硅管取0.7V,锗管取0.3V。

手机版|电子技术论坛 ( 鄂ICP备09003585号-2 )

GMT+8, 2023-6-1 02:30 , Processed in 0.03632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