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搜索附件  
© 电子技术论坛 文件下载中心

图片1.png

 

本帖最后由 端心正行 于 2019-10-7 16:42 编辑





美的定频空调不定时出现E3检修一例

老机器,之前是风机不转,1.2uf电容失效,后来是25v12uf电容鼓,过几天又出现E3,重新插拔电正常。7805虚焊补焊。过几天又出现E3。

代码是内风机失速,待机转动风轮,测霍尔反馈电压也正常。故障出现时,电机转不起来,用手辅助也不行,换了电机也一样。后来发现电路板一装进去就转得慢转不起来,电路板拿出来又可以。检查电机和霍尔插头都正常,电路板松焊的地方都补了。一组组线插头检查摇动,直接不转了,不好检查。有时又好,肯定是哪里松或干扰了。拆板和电机回来检查。

仔细检查是换上不久的25v470uf电容引脚又爆了,我换的是25v1000uf的。这个电容怎么老是涨呢?测这个电容两端电压只有6v左右。查另一块外观基本一样的美的板,此电容电压是12v的。准备换V109 12v稳压管,轻轻一碰,中间断了,换上后12v正常了。难道是没有这个稳压管导致的电容鼓?两块电路板对比,此电容正负极正好相反,看来是不分正负极的,电路图也没标正负。



一、风机电路概述
小分体机室内风机目前用的是 PG 调速塑封电机,为单向异步电容运转电动机。为了满足空调正常的运转,达到制冷、制热能力的平衡,所以必须保证室内风机的转速满足系统的要求,并保持转速的稳定。

为达到以上目的,可采用可控硅调压调速的方法来调节风机的转速。
为了保证所调电压满足转速要求,则必须检出电源的零点和测出风机的转速。
故在实际电路中:
1、使用了过零检测电路来检出电源的零点;
2、使用风机转速检测电路来检测转速;
再通过调节可控硅导通角来使风机转速达到系统要求。
二、过零检测电路
过零检测电路的作用就是为了风机的驱动脉冲提供一个开始的信号。
1、过零检测工作原理简介
电网交流电源经变压器降压后,先经过整流,在 DC 这个形成脉动直流波形,DC 点波形如下图:

当C 点电压大于 0.7V 时,三极管导通,在三极管集电极形成低电平;
当电压再次降到低于 0.7V时,三极管截止,三极管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形成高电平。

这样通过三极管的反复导通、截止,在芯片的过零引脚上就会形成 100Hz 脉冲波形,芯片通过判断,检测电压的零点。
三、风速检测电路
PG电机的内部内置了一个或者多个位置传感器(PG 电机的型号不一样,它内置了位置传感器个数也不一样我们这里以 3 个为例介绍);
当PG 电机转动一周时,电机的反馈端就会输出三个脉冲,MCU就通过一定时间内检测到的脉冲数量来计算出电机当前的转速,再用这个转速与目标转速来比较,就可以决定下次驱动脉冲高电平开始的时间,使转速逐渐接近目标转速。
电路图如:

+5V 电源提供给电机内置风速检测电路使用,风机内置风速检测电路输出波形通过 R33 这个限流电阻后,通过 C33、C23 这个 2 个瓷片电容滤波,芯片通过对输入脉冲方波频率的检测,来判断风机的转速。
1、转速低于目标转速,则加大可控硅导通角,提高风机电压的有效值,使风机转速增大;
2、转速高于目标转速,则减小可控硅导通角,降低风机电压的有效值,使风机转速变低。
四、风速检测电路

1、电路作用:控制室内风机的风速,实现风速档调节。 
2、电路故障所导致的故障现象:风速不受控制或不运转。
3、元件的名称与作用:  
  ①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电阻R101,限流分压作用;二极管V108,整流作用;极性电容C106,滤波作用;V109稳压二极管起稳压作用。  
  ②触发电路:电阻R105、R104、R109起限流分压作用;光电耦合器E101起信号传递作用,电容C107起抗干扰作用。  
  ③主电路:双向晶闸关V110,控制开关作用;电机M,带动室内风扇运转;电阻R102与电容C105,构成阻容保护电路,保护双向晶闸管(又称双向可控硅)V110不受损坏;电容C104,风机分相启动;电感L101,滤波作用。
  4、控制原理分析:220V工频电压经过半波整流、滤波及稳压之后,得到12V 直流电源,供触发电路用。单片机将过零信号发送至光电耦合器中,通过光耦合,在18点产生过零触发信号供给双向晶闸管,使之受控导通。一旦双向晶闸管导通,则220V工频电源通过电机,电机运转带动风扇吹风。单片机根据遥控指令发出占空比不同的脉冲信号,就可以控制双向晶闸管导通与关闭的时间比例不同,因而通过电机的电压有效值也不同,从而得到高、中、弱、微四种风速。
  5、可能出现的故障点:主要故障点包括晶闸管击穿,稳压二极管击穿,光电耦合器损坏,整流二极管击穿。


哪位大神分析一下这个12v是怎样整流降压得来的?
图片1.png

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鄂ICP备09003585号-2 )

GMT+8, 2025-9-13 19:32 , Processed in 0.16862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CopyRight © 电子技术论坛
电子邮箱:8794149@qq.com | 联系 QQ:3081868839 | 官方网址:www.dzdu.com

Qiji.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 站长声明

Wuhan Qiji Technology Co., Ltd.武汉奇迹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3585号-2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2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