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下载方法|用单线程|避免多扣帖子规范|求助必读|发帖建议积分策略|勋章介绍|新人必读获取金币|推广论坛|出售帖子基本礼节|致会员信|版规总则
禁涉政治|反对低俗|举报专帖征集相片|留下足迹|推荐精华上传附件|制作分卷|使用网盘禁发qq群|恶意灌水|纯表情帖加入团队|监督机制|安全上网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laman1

关于冰箱加冷媒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0 00:5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T809HSE编程器
看了你的评论我觉得你不是在讨论是在抬杠    师傅们话语都讲的很清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07:0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暮然心动2050 发表于 2019-4-10 00:58
看了你的评论我觉得你不是在讨论是在抬杠    师傅们话语都讲的很清楚了

算了,你这样认为那我也没话讲了。我说的方法是我实验过真实有效的,并不是在讲什么理论或者抬杠。
发表于 2019-4-10 1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RT809HSE编程器
很久没来这里了,各位看官,我没上过什么大学,没学习大学里书本理论,但我还是支持楼主所说,如果你们认为不对,那我先问问各位,你们是不是都认为荣老(荣昌制冷)德高望重,技艺起勤?他原话大约说过的600a制冷剂冰箱加冷媒加到0c对0 bar 就加够制冷剂了,是快速有效的方法,也是不变的定律。楼主所说雷同荣老所说,如反对者,先去推翻荣老的0对0的定律再去评说吧。还是一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
发表于 2019-4-10 22: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谢我,真的假不了,你的-25/0.42是-18的最终值,约要2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达到。0对0定律很快,约20分钟左右就可以封口钳收工了(有堵除外)。这两种方法我知它的理论原理是什么,唉,不说啦,说多了反被人说...
发表于 2019-4-11 09:1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岑象伦 发表于 2019-4-10 22:20
不用谢我,真的假不了,你的-25/0.42是-18的最终值,约要2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达到。0对0定律很快,约20分钟 ...

请教一下,0对0定律什么意思,哪个帖子有涉及
发表于 2019-4-11 12:0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冰箱冷凝器温度是变量,按楼主方法修,冬天修的冰箱,夏天五六档可能不能停机,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不能生搬硬套。一个牢房上午关一个人,下午关一个人,第二天牢房里可能不是两个人了,有可能三个或四个,因为有人生产了,但是牢房点名薄还是两个人。有人拿荣昌老师和周涛老师说事,那两位老师也没说加氟必须看压力,压力是个变量,温度高了,压力高,温度低了,压力低,压力只能参考,,
发表于 2019-4-11 23:2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岑象伦 发表于 2019-4-10 10:10
很久没来这里了,各位看官,我没上过什么大学,没学习大学里书本理论,但我还是支持楼主所说,如果你们认为 ...

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加几次氟,一次搞定?没有这么厉害吧?还有制冷剂品牌不同平衡压力不一样,(针对真空后第一次加)徽冰的压力稍微高点,魏华的稍低,还有饱和度只针对最后一次计算有效,(原因你第一次加的时候有可能多了有可能少了你需要放或者加这里也会出现放的够不够问题)使用加氟靠理论上来说这个就有点牵强了,定量本来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常常我维修师傅维修过的机器管路有所差异所以不适用,其实加氟很简单。不需要完全公式化,除非你批量。我们不是批量所以只要懂就行,不能靠这个。其实很简单的加够没够只看低于回气管温度就可以了。冰柜外盘管除外啊!(我不是吹牛皮加氟一般3次就正常了)第一次加粗略估计第二次40分钟左右看机器状态,第三次就是放还是加的问题了,第三次一般用加的。为什么说我加氟靠两根手指因为懂的回气温度与排气温度,大家不妨一试。有些东西不说明了。总之维修加氟不需要你这个理论,靠理论有用加410a就不用带电子秤了啊!我还理论上来说我应该会中个500万能,就是号码不知道啊!
发表于 2019-4-12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9-4-12 13:12 编辑
plaman1 发表于 2019-4-9 14:22
建议你好好看看我写的东西


楼主说的加注方法也是对的,也是一种符合逻辑及精准途径的方法之一。问题是很麻烦,对照时必须随时拿出(测量出)即时的环温,或者箱温,并且要求准确,否则就与压力无法对应或者对应偏差大;同时还需把各种制冷剂的《温度压力对照表》分别都列出来随身带或者张贴在需要的场地备对照之用。根据这些条件和要求,显然与现实差距大,不切实际,没有可操作性。对于维修人员和使用者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在产品检验检测的专用场合下,配有相关检测设施的特定条件下,由专业人员进行和施展。
大家在此话题下展开讨论,至少增添和加深了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知识,对其可行性,实用性,逻辑性等分别作出评价,说出各自的观点,理由;也可摆出其它不同的方法方案进行比较。但不可嘲笑讽刺,甚至攻击,偏题离题,影响讨论气氛和论坛和谐是不可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鄂ICP备09003585号-2 )

GMT+8, 2025-11-22 06:43 , Processed in 0.055234 second(s), 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CopyRight © 电子技术论坛
电子邮箱:8794149@qq.com | 联系 QQ:3081868839 | 官方网址:www.dzdu.com

Qiji.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 站长声明

Wuhan Qiji Technology Co., Ltd.武汉奇迹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3585号-2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2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