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下载方法|用单线程|避免多扣帖子规范|求助必读|发帖建议积分策略|勋章介绍|新人必读获取金币|推广论坛|出售帖子基本礼节|致会员信|版规总则
禁涉政治|反对低俗|举报专帖征集相片|留下足迹|推荐精华上传附件|制作分卷|使用网盘禁发qq群|恶意灌水|纯表情帖加入团队|监督机制|安全上网
查看: 4039|回复: 7

请谁解释 红色字部分,我拜谁为师 氨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7 15: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T809HSE编程器

注册家电维修技术论坛,与同行畅聊维修技术,享更多技术论坛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氨系统制冷装置辅助设备的操作

  制冷辅助设备操作的好与否关系到实际的制冷效果。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冷冻保藏质量,而是机毁库亡,附近厂家、商场、周围居民生活区人身安全的大事故。为此,只有正确掌握和用心操作好,才是重要的关键。本文针对下面的各设备需要注意的方面及规程作一番详细的说明,供实际工作者参考、应用。

  一、冷凝器

  1.水冷式冷凝器应有足够的冷却水量。如有两台以上冷凝器,应调整好水阀,务使每台水量基本均匀相等。立式的分水器应全部装齐,不应短少,避免水量分布不均或不沿管壁下流。

  2.根据高压表所示的压力与冷凝压力差(比差值越大,系统空气越多),压力表指针摆动的情况(摆幅越大,空气越多)等,分析是否放空气。

  3.正常工作时除放油应关阀,其它阀应全开。经常观察冷凝压力,表示压力最高不得超过1.5MPa/cm2。

  4.一般一个月左右应放油一次,半年至一年清除1-2次水垢和污泥(视水质而定),水垢厚度不应超过1.5mm。每月用酚酞试剂(纸)检查其出水,如漏氨则试纸变红。

  二、贮液桶(亦称高压贮液桶)

  1.正常工作时,放油阀是关闭的,其余各阀均应开启,液面计阀要微开或全开。

  2.正常使用时,桶内液面应在50%左右,不宜忽高忽低。液面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少于30%。在氨不足的情况下,如有2台,则可停用一台。将不使用桶的液氨送出,但其贮液面不能低于20%(出液管口不得在出液面之上)。

  3.要经常观察桶内液面高低,判断系统供液情况。贮液器和冷凝器上的压力表读数应相同,不得超过1.5MPa/cm2,贮液器内有油或有空气应及时放出。

  三、低压循环桶

  1.液压应在液面计1/2左右。液位过高易造成低压机来霜。此时应设法在压缩机起动前先开启氨泵,送出部分液氨。玻璃液面计有时会显示假相,应清除。存油器应存满冷冻油。存油器换新油时,应先关阀两边的阀门,然后才能开下部的放油阀。

  2.停车前应减少或停止供液,降低液位。循环桶的膨胀阀开启度应适当,不应忽大忽小,基本保持动态平衡。3.冷库排管、冷风机冲霜前应提前关闭进液阀,约15min。冲霜时应控制低压循环桶液位,不得过高。冲霜用的进液阀(膨胀阀)不宜常开,更不宜开得过大。应先开大后开小,开开关关间歇的进行,否则将会使冷库温度上升很快。

  四、氨泵

  1.根据低压机耗油量和冲霜次数,每季度至少放油一次。系统中油多会影响氨泵正常工作,减少氨泵输液量,会导致氨泵开不起来。油进入排管,会降低蒸发器吸热量,影响制冷效果。

  2.氨泵起动前应检查降压阀是否微开,旁通管上的截止阀可根据需要调整开启度,由氨泵出液至冷库蒸发器进液阀门应开启,中途不能有堵截。循环桶内应有足够氨液以供循环,防止氨泵断液。氨泵工作时,输液压力为0.15~0.25MPa,指针稳定,电流不超过规定的安培数,并发出比较沉重输送液体的声音。反之,压力与电流下降、指针摆动不定,氨泵发出尖锐无负荷声,说明氨泵运转不正常,供液不足或不输送氨液。氨泵不可以空转,以防轴承烧坏。

  3.原则上是先开机,后开泵,先开风机后供液。压力表阀应微开、玻璃液面计阀应微开或全开,安全阀的控制阀应经常保持全开状。降压阀应微开,氨泵的抽气降压阀在运转时应关闭。

  4.氨泵进液端的过滤网应不定期进行清洗,尤其是投产初期应多洗数次,否则会影响氨泵进液量或导致出故障。

  五、中间冷却器

  1.中冷器的正常液面是双级压缩操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调节阀一般开启1/8圈左右。若装有自控装置,应经常观察电磁阀是否失灵(顶部应微热)。如是浮球阀,上部均气阀和下部均液阀在使用时应开启。浮球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高于0.6MPa,否则浮球会压破,导致失灵。

  2.放油时注意低压级压缩机耗油情况。也可根据金属液面计上部结霜、下部不结霜来判断油多少。放油前应严格检查同中冷器放油管相连接的其他设备放油阀(排液桶、低压桶或氨分离器等是否关闭。否则极易引起严重事故。)

  3.停车前,应提前停止中冷器供液。开车前,若中冷器液面低于30%时,不得起动压缩机,应先适当补充液氨。中冷器正常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4MPa,停止工作时,压力不应高于0.6MPa,否则应及时降压。液面超高时应排液。

  4.中压急剧升高或高压机出现不明原由而来霜、敲缸,应紧急停车,查找原因,解决后才能恢复工作。一般常遇情况:过冷盘管破裂,供液太多、浮球失灵、排液桶放油时,中冷器放油阀未关等等。

  5.当冷藏和冻结间分别各自使用一台中冷器时,如其中停止一台的工作,则被停止工作的中冷器其盘管进液阀要及时关闭,不然会导致中压过高。

  6.中冷器如接有降压管,冲霜降压时要防止降压过快,导致中压急剧上升;放油时,防止操作不当,集油器内油、氨液过多,使其通过降压管进入中冷器,中压急剧升高,液位升高,造成高压机来霜。
  六、排液桶与充氨

  1.正常下,压力保持为0.5~0.6MPa较佳,不宜过低,否则不安全。为确保能容纳冲霜返回的氨液,冲霜前须检查桶内液面。而玻璃液面计易出假相,不能正确显示,当压力升高至0.3~0.4MPa时,液面往往很快上升。

  2.压力最高不能超过1.2MPa,液面不准高于70%,不放油时压力以0.5~0.6MPa为宜。放油后,放油管内油和液氨抽回集油器后,方能关闭集油器进油阀。严禁先关集油器进油阀,后关排液桶的放油阀。

  3.不允许将排液桶内冲霜回来的低压氨液灌入氨瓶或氨槽。冲霜时,排液桶进液阀不能常开,也不能开的过大,要间歇开关,尤其到冲霜排液行将结束时更不能开启过大。排液桶上的加压、降压阀不能同时开启,注意开启度也不能太大。

  4.对排液桶灌氨时,应先试一下接头是否漏氨,后开启排液桶降压阀,当压力降至0.2MPa左右时,才缓慢开启氨槽出液阀;若有不正常,应立即关闭。降压加氨管,放尽余氨。如氨槽底部化霜了,加氨可视为结束。

  七、冷风机

  1.启动轴流风机,应观察其运动方向是否正确,电流表是否正常、螺丝松动否、运行是否平稳等。

  2.根据室内空气流动和风量大小,必要时调整出风闸门,室内空气循环须均匀。

  3.冷风机冷却管组表面应结有薄霜。太厚会影响降温,并会阻塞风机吹风能力。风机周围挡板不能漏风。为不影响进风,货物堆放要与冷风机保持一定距离。4.每隔一段时间,需要热氨融霜,也可用水冲,但冲霜要彻底,使能排出管内油污和融化表面的霜层,不要开风机以防水盘溅水。不得用棍棒敲霜,以免翅片松动。检查下水口是否有冰屑等堵塞,配水量是否适当。

  八、油氨分离器

  1.进气阀门应全部打开,出气管线上不可装设阀门。液面计阀应微开或全开,因此阀有倒关装置,当玻璃破裂时,在全开状态下弹子会堵塞阀孔,防止大量油、氨外溢。

  2.如是洗涤式油氨分离器,为提高放油效果,放油前提前半小时左右关闭供液阀,但不能关闭太久。

  3.判断油量可用手摸分油器下部,存油较多,其下部温度会较低。

  九、放空气器

  1.为减少阻力,混合气体阀应全开。降压阀不宜开大,一般为半圈。

  2.微开节流阀,10min左右才可开始放空气。节流阀不一定常开,开大氨液会进入低压系统,造成压缩机来霜。

  3.停止工作,应提前15min以上关闭节流阀,相隔数分钟后开启回流阀,停止放空气后,应抽出该设备内余氨,不要立即关闭降压阀。

  十、集油器(放油桶)

  1.一般在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各装一只,使用时,集油器降压阀开启1/3圈左右。当压力接近蒸发压力时可关闭。

  2.检查并关闭不放油设备的放油阀,再开启需放油设备的放油阀。微开进油阀进行放油,当压力升高后再降压,再开进油阀。如此反复操作,当油管感觉发凉或结薄霜,可视为结束。

  3.设备停止放油,应先关闭设备的放油阀。集油器内存油量不得超过70%。内压力应高于0MPa,以防空气进入。放油时应关闭降压阀。

  十一、冷却塔及水泵冷却塔冷却水量一般为每1000kcal/h的冷凝热负荷,应配0.3~0.4m3水量。水泵水量应与塔水量相一致。泵水量小,塔布水器就不能转动,水量太大,不经济,又影响出口温度。

  1.冷却塔安装要垂直、平稳、四周无遮挡物,温热空气易散发。风流向应由下向上吹,风叶不能擦壳。布水器应平稳、缓慢转动,出水要均匀,要及时检查并清理布水器上的小孔,不能堵塞,填料应辅匀。

  2.水泵如有空气就无法吸上水,应引水排放空气。运转时不能发出异声。如水表表头摆动剧烈,说明有空气存在其它问题(一般是:螺丝松动,填料破损等等)。

  3.水泵反转不吸水原因是电机柱头反接,应调换。水泵叶轮磨损不输水或减少输水量,联轴器非橡胶块另磨损,碰块响声,要及时停车调换(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多次碰到该现象)。

  十二、盐水池

  1.盐水蒸发器上表面应比盐水低20cm。

  2.使用每1m3氯化钙水溶液,要用去氯化钙为275~300kg,比重为1.2~1.22(波美度为24~26.2),冻结点为-21.2~-25.7℃(按95%纯度计算)。比重最大不应超过1.4(波美度为28),其含盐量为335kg,盐水冻结点为-31.2℃。

  3.每1m3氯化钠(食盐)水溶液(盐水)使用氯化钠为265~275kg,比重为1.17~1.75(波美度为21-21.5),冻结点为-20~-21.2℃,建议一般不用食盐水溶液做载冷剂,效果不好。当盐水浓度稍低一点,温度就降不下来,甚至造成结冰,还要经常补充食盐,加多了,其冻结点反而上升。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7 15: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5.当冷藏和冻结间分别各自使用一台中冷器时,如其中停止一台的工作,则被停止工作的中冷器其盘管进液阀要及时关闭,不然会导致中压过高。

  6.中冷器如接有降压管,冲霜降压时要防止降压过快,导致中压急剧上升;放油时,防止操作不当,集油器内油、氨液过多,使其通过降压管进入中冷器,中压急剧升高,液位升高,造成高压机来霜。
转帖:https://www.dzdu.com/forum.php?m ... d=247607&extra= [家电维修论坛](www.jdwx.info)
发表于 2012-12-27 16: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RT809HSE编程器
我还不想收徒弟,所以不便回答,回复了,到时以这为凭据,逼我做你 师傅怎么办?
发表于 2012-12-27 17: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条:“被停止工作的中冷器其盘管进液阀要及时关闭,不然会导致中压过高”,前面“被停止工作的中冷器其盘管进液阀要及时关闭”是对的,但后面“不然会导致中压过高”说得不对!而且是错误的!中冷盘管是用来干什么的?盘管里流动的介质是什么?多少温度?盘管里的介质温度与中冷器筒体里的介质温度,两者谁高谁低?
中冷器通体里的介质来自于低压级压缩机的排出气体,温度和压力就是中间温度和中间压力,依靠盘管里调节过来的低压液体来冷却来自于低压级压缩机的排出气体,盘管里的氨液温度比低压级压缩机的排出气体的温度低,就像一杯热茶放入凉水中冷却一样,即使不换凉水,原来的凉水也不会加热杯子中的茶吧。那么即使不关闭中冷器盘管的进液阀,也不会加热筒体中的介质温度,不会提高中冷的压力吧?!所以这条说错了!
第6条:正规厂家及压力容器厂家生产的标准产品中冷器上是没有所谓”降压管“的,也不需什么”冲霜降压“,氨双级制冷系统的标准流程图也根本不存在中冷器上什么降压管。集油器上倒肯定少不了降压管,但集油器里的介质就是装饱了也进不了中冷器!所以这点又是乱说的!
其它条文我也没时间细看,不管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7 19: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2-12-27 17:59
第5条:“被停止工作的中冷器其盘管进液阀要及时关闭,不然会导致中压过高”,前面“被停止工作的中冷器其 ...

xiexie  谢谢。困扰我好久了。谢谢解答
发表于 2013-1-3 13: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树果 发表于 2012-12-27 16:07
我还不想收徒弟,所以不便回答,回复了,到时以这为凭据,逼我做你 师傅怎么办?

请问版主师兄,约克 AWHC 风冷机组的风压开关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谢谢
发表于 2013-1-3 1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红齐 发表于 2013-1-3 13:30
请问版主师兄,约克 AWHC 风冷机组的风压开关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谢谢

空调风压开关无非就两种,常开和常闭,要看电脑板的设计,平时检修就是看风机停止和运行后,能否从一个状态转到另一个状态,正常转换就表示正常的,如还报故障,查线路或电路板
发表于 2013-1-3 13: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树果 发表于 2013-1-3 13:41
空调风压开关无非就两种,常开和常闭,要看电脑板的设计,平时检修就是看风机停止和运行后,能否从一个状 ...

谢谢师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鄂ICP备09003585号-2 )

GMT+8, 2025-7-16 01:20 , Processed in 0.072331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CopyRight © 电子技术论坛
电子邮箱:8794149@qq.com | 联系 QQ:3081868839 | 官方网址:www.dzdu.com

Qiji.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 站长声明

Wuhan Qiji Technology Co., Ltd.武汉奇迹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3585号-2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2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