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坛

标题: 什么是制冷系统中的“过冷”和“过热”——懂无赖的神经 [打印本页]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9 10:24
标题: 什么是制冷系统中的“过冷”和“过热”——懂无赖的神经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2-5-23 06:58 编辑

  所谓“过冷”,就是将冷凝后的饱和液体温度通过某种装置(如过冷器)和方法(或措施)进行再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液体温度,称之为过冷。冷凝器出口的液体温度与过冷后进入节流前的液体温度的差值称为“过冷度”。
  过冷是为了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减少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减少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提高单位制冷量;同时也提高了回气的过热度,对保护压缩机不处湿冲程运转,都有一定的好处。
  在较大型的制冷系统中,为了使进入节流阀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降低些,减少在节流时或节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适当提高制冷效率,工艺设计中在储液器后(使用节流阀节流的系统必须要有储液器)加装了专门用来过冷的设备——过冷器。它的结构型式是套管式、喷淋式等,原理是利用比冷凝后的饱和液体温度更低的冷却水再次冷却(如深井水),一般可比冷却前再降低3度左右的温度(即过冷度为3度左右)。还有些小型氟制冷系统,如小型冷库等,虽然没有专门的过冷器,但把供液管与回气管包扎在一起保温,利用回气管的低温降低供液管里的液体温度,也可把一段供液管和膨胀阀直接安装在库房内通过,经再次冷却达到过冷的目的,从而提高制冷效率。同时也加热了回气管的温度,避免压缩机吸入过潮蒸汽而可能产生液击。
  毛细管节流的系统,毛细管与回气管(吸气管)合并在一起走,有合焊在一起的,有用热胶套套在一起的,有从回气管中穿过的,还有缠绕在回气管上的,也有的将毛细管或供液管直接在箱体内通过。毛细管与回气管进行热交换,使节流前的液态制冷剂与回气管道中的低温制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冷却而得到过冷,这样既可减少回气管路中可能夹带的液体液击压缩机,同时又能达到节流前液体制冷剂过冷的目的。假如把冷凝器故意加大,留出空间得到再次冷却而过冷也是可行的。但在规范的设计中是不会这样做的,考虑的是尽量缩小整体体积和重量,减少制造成本。对于小型或微型毛细管节流的系统,是不会加设专门的过冷器的。
  不要把整个冷凝过程分拆或分段区分,把冷凝器的前端说成是“冷凝”,冷凝器的末端或出口说成是“过冷”,把整个冷凝温度与冷凝器出口的液体温度的差值作为“过冷度”,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压缩后的高温气体从冷凝器的上部进入,逐步与外界的冷却介质(空气或水)进行热交换(放热),最后冷凝(液化)成液体,这是完整的冷凝过程。不能说冷凝器的前端部是冷凝,后端部或出口是“过冷”;把冷凝温度与冷凝器出口液体温度的差值作为“过冷度”,这是不恰当的,误解了冷凝过程的概念。所谓“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液体温度与冷凝器出口液体温度的差值”怎么测得?用什么方法,具体在什么部位测试合适?这是相当模糊和不具有操作性的。     
  在一定的压力下,温度高于饱和温度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制冷压缩机排气管处的蒸汽温度,都会高于饱和温度,故都属于过热蒸汽,称之为“排气过热”。
  所谓蒸发温度,我们只能从蒸发压力的对应温度转换而来。自节流后的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在整个蒸发器中完成它的蒸发过程。不能将整个蒸发过程拆散分段说事,把刚进入蒸发器的低温液体作为“初始温度”,然后再是蒸发器的蒸发温度,还把蒸发器的后段部分分割为“末端温度”,以此作为“回气(吸气)”过热度的“起点”来理解。请问整个蒸发器里蒸发(沸腾)产生的温度怎么来“分割”?通过什么装置(方法)来检测?哪个制冷系统存在这种检测行为?不能凭借脱离实际的想象作为某种理解的依据,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更不能错误地把流出了蒸发器出口后的低温蒸汽作为压缩机的“回气(吸气)过热”的起点,正确的理解应该为“管道过热”的起点,而“管道过热”不能作为蒸发器与压缩机的“回气(吸气)过热”行为。只有蒸发器里产生的蒸发温度与压缩机吸气口间形成的温度损失才是真正的“回气过热”。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以及现实的体现正确地理解“回气(吸气)过热”和“过热度”的形成与实际的存在,也是唯一可推行的科学途径。
  一具完整的蒸发器,节流后的低压液体制冷工质进入其中进行换交热,换热时产生的沸腾现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蒸发过程。虽然从蒸发器的热交换上存在有“先后接触热量传唤”的程序因素,但这仍然是属于整个蒸发器的蒸发(沸腾)换热过程,系统的热量在蒸发器中形成了完整的换热体系过程,压缩机的运行功率也是随着蒸发器整个换热过程所产生反应出的温度和压力而变化的。不应当“断章取义”地把它们的这种整体现象“拆开分段”区分,这种做法是不能成立的,在制冷学科里不存在这种说法的依据。把“蒸发器前后的温度变化差异为过热现象”,那就完全歪曲和混淆了“过热现象”的概念,是错误的,不符合“回气过热”这一科学理论的定义,科学现实的论理证明回气过热度是蒸发温度与压缩机吸气温度之差的论断。
  由于回气管(吸气管)的长度和隔热程度,使管内的蒸汽与外界传递而加热,这种现象称之为“管道过热”。它会使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升高,吸入蒸汽的比容增大,导致单位容积制冷量的降低,压缩机的制冷量减小,对制冷循环是不利的,故称之为“有害过热”。因此,要求在吸气管道上必须做好隔热,尽量缩短吸气管的长度,以减少这种有害过热。
  在使用膨胀阀的氟制冷系统中,利用过热度来调节热力膨胀阀的开启度,这种现象称之为“有益过热”。同样,氟蒸汽在经过回热后产生的过热,也属于有益过热。
  相关的制冷工程书籍里都有关于“过冷”和“过热”概念的解释及论述。如上海水产学院和西安交大编著的《制冷技术问答》,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编著的《制冷技术》,上海交大出版的《制冷工程技术辞典》等著作中都对过冷和过热作了详细的论述。

  专业定义概括:
  过冷:即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在节流前经过再次冷却,使制冷剂的温度低于冷凝饱和液体温度称之为“过冷”;再次冷却后的液体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差值为“过冷度”,其过冷温度一般为2~5度左右。
  “过热”分为三种:即回气(吸气)过热、排气过热和“节流过热”。
  回气(吸气)过热:即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在通过回气管(吸气管)至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时,与管外的热量继续换热,称之为“回气(吸气)过热”现象;蒸发温度与压缩机吸气温度的差值为“回气(吸气)过热度”。
  如家用空调制冷,正常的运行工况规定,其蒸发温度始终在零上2~5度之间,R22制冷剂空调正常运行时的对应压力为0.48MPa左右,回气过热度不大于5度(≤5℃)。
  又如冷库的正常运行工况:
  假设某R22制冷系统冷库的库温为-10度,此时蒸发温度为-15度,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5度,回气过热度为10度;
  当库温在-20度时,此时的蒸发温度为-25度,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6度,回气过热度为19度;
  当库温在-25度时,此时的蒸发温度为-30度,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10度,回气过热度为20度。
  当某冰柜的箱温和蒸发温度保持不变,箱温在-25度时(冰柜的温控器一般都是测试冷冻温度),此时的蒸发温度约为-30度左右。
  当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 2度时,此时的回气过热度为27度;
  当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 5度时,此时的回气管热度为25度;
  当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 8度时,此时的回气管热度为22度;
  当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 10度时,此时的回气管热度为20度。
  正常运行状态下,规定冰柜冰箱的回气管是不允许结霜的,故压缩机的吸气温度都在0度以上。
  所以说,回气过热度在20度左右的现象是存在的。在所在的制冷系统中,这种现象的存在是正常的。
  排气过热:即低温制冷剂蒸汽经过压缩机压缩排出的高温蒸汽,称为“排气过热”现象;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差值为“排气过热度”,其过热度一般在50度以上。
  节流过热:是指膨胀阀节流后的低温制冷剂液体温度与蒸发器的热量换热后的温度比较,称之为“节流过热”,也可称“膨胀阀的过热度”;即膨胀阀感温包的感应温度与蒸发器的出口温度的差值,该差值一般为5度左右。


作者: 乆个炱昜    时间: 2015-2-9 10:50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上海维修    时间: 2015-2-9 12:50
多谢荣昌版主的分享 虽然我基本搞不到冷库就是了 话说楼上的负分好口怕哦
作者: powerhappinesf    时间: 2015-2-9 20:59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乌海宇翔    时间: 2015-2-10 06:03
回家过年了,祝大师们新年吃好玩好!全家幸福过个美满年!
作者: 五斤狮子头    时间: 2015-2-10 11:43
曾经好烦的一个问题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0 11:48
多谢,学习了
作者: 冰冷的心    时间: 2015-2-10 12:09
谢谢老前辈!
作者: 投桃报李    时间: 2015-2-10 16:29
荣师傅“闪发气体” 是不是这样理解的,  冷凝后过冷的太很,制冷剂在没节流就开始吸热 是这样理解的吗?我书读的差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0 17:41
投桃报李 发表于 2015-2-10 16:29
荣师傅“闪发气体” 是不是这样理解的,  冷凝后过冷的太很,制冷剂在没节流就开始吸热 是这样理解的吗?我 ...

并不是“太过冷”了,而是还没过冷。冷凝后的高压液体由于温度仍较高,在节流中或节流后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气体,从而占据了一定的容积,减少了单位重量(每克或每公斤)制冷剂的输送(循环)量。
作者: 投桃报李    时间: 2015-2-10 20:50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0 17:41
并不是“太过冷”了,而是还没过冷。冷凝后的高压液体由于温度仍较高,在节流中或节流后会产生一定数量的 ...

我明白了,压缩机出口是高温高压气态,冷凝器是高温高压液态, 如果进入膨胀阀的时候还有“气态”占据了液态制冷剂位置,膨胀阀节流不稳定,此时的气态就是闪发气体 对吗 荣师傅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1 10:46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24 编辑

有些人无孔不入,到处误导瞎说!把整个冷凝过程拆开乱点“A”点,凭什么说“A”点就是那里?谁测了A点温度?怎么测???就凭他自己的想象乱画乱点,自作聪明,误导别人!一片或一组冷凝器,压缩气体在整个冷凝器里面都是冷凝过程,由蒸汽逐渐冷凝成液体,这是完整的冷凝过程。只有那种自认为是“高手”,“专家”胡说制冷理论,混淆“过冷度”多少多少,不懂装懂,忽悠新手和求助者。整天把个“过冷度”挂在嘴上胡 说 八 道!
真正的A点应该是冷凝器的最末端!B点在膨胀阀或毛细管的进口端,温度从A点过冷到B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冷”!!!没有什么一定要过冷到多少多少度!!!都是他自编的怪论!!!整天多少多少“K”,通俗一点说多少度不就是了,显得自己是“理论家”似的,“满嘴”的专业词。

作者: heweimin    时间: 2015-2-11 11:10
通过大家的争论,我渐渐明了所谓的过冷度。我是学习者。请各位高手分享自己的新的,让我们这些一知半解的家维人多多学习制冷理论。我修制冷全是摸索经验,理论很差的
作者: 兄弟修理    时间: 2015-2-11 11:32
x写的好专业,看得蒙蒙茶,谢谢补充专业知识!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1 13:40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25 编辑

过冷是在节流前,将节流前的制冷剂冷却到低于冷凝温度的状态。”这样的说法才是“过冷”的真正含义。
冷凝器的确具有过冷作用”,这是指冰箱冰柜类冷凝器在过大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比正常的配置略大,通过这部分冷却面积依靠外界空气的传递进行再冷却而达到过冷。但一般正规的配置是不存在这种现象的。
将毛细管贴覆在吸气管表面,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能源回收,运用蒸发器出口较低温度的制冷剂,降低毛细管温度,使闪发点在较下游的地方发生,使毛细管出口干度降低,有效提高制冷能力,并避免吸气管有未完全蒸发的制冷剂液体,吸入压缩机。”这正是毛细管节流的系统,是如何达到“过冷”的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如同我在主题里说的),是符合逻辑伦理的。
希望力博特看了能有所启发和感悟!!!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1 13:48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26 编辑

请看看https://www.dzdu.com/thread-460560-3-1.html 21和22楼是怎么理解和解释的吧,理解一下21楼是怎么解读“过冷度=1”的,不要走弯了路。
作者: 拼梦    时间: 2015-2-11 14:31
看的迷迷糊糊的感觉懂了一点点
作者: ╱熟悉の那条街    时间: 2015-2-11 17:18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冬天的孩子    时间: 2015-2-11 18:01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01528541725    时间: 2015-2-11 21:31
请教前辈一个问题,加600a,的冰箱,没有焊堵式微焊堵,冰堵,可加F时冷凝器实终只有半载热,但制冷效果可以,停开正常,遇到过多台,换的冷凝器,是压缩机问题还是与冷凝器有关。另外有的一加F一下子就感觉过滤器就有点点温度,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08:09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27 编辑

你在论坛一开始发言,从说话的口气里就知道你是谁。
对你我谈不上“排挤”,我干嘛要“排挤”你?我又不去你那里与你“竞争”,又谈不上在论坛与你争名义,从哪点都谈不上我“排挤”你。我向来很尊重学技术的人,对你的修理冰箱冰柜的技术我多次赞扬你,欣赏你,推荐你为优秀会员,这能表明我在“排挤”你吗?后来为什么会删除你的帖子,警告,直至禁言,希望你检查一下自己的问题。正如你的老师Ikk说的一样,眼中无人,自己认不出自己是谁了,谁都看不惯,掌握了点技术就任意攻击,咒骂别人,这才是根本原因。我在杂志社禁言了你,这边没有吧,那怎么你的两个注册名也被封了?是什么原因呢?不说这些了,没意思,我不喜欢先去惹人,说不上话的我从不去插嘴,不关我的事我从不挨边,平淡做人。我的对与错也由大家去评论。我也渴望你说的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友好,不要像你老师说的好一阵就变了卦。
我很不想骂人,忍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逼得我有时不得不骂人。你说的“恶语”称得上,骂人就有恶语;但“中伤”这个词你用偏了,你自己找找词典就知道是不是用偏了。技术论坛,说话什么的都有,这是正常现象。但有些错误的东西说了,有人指正或者驳斥了就应该改过来,坚持有不同意见的还可以保留,不要与别人对着干,不要强词夺理,自以为是。总把自己当成是“真理”,是“国家级的制冷人才”,什么都懂,“天下唯一”,翻三倒四,没完没了,说说就走题离谱,坚持歪理不放,有意无意地误导人,这就会使人讨厌!就会招来骂声。不是别人喜欢骂,而是他故意遭人骂!脸皮越骂越厚,还是沾沾自喜,现在还无所谓了。如果你碰到如此纠缠不清的人你会怎样?很多事要别人做说得容易,可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新年来了,我也克制自己少发帖,少说话,也希望那人改改,少逞能,少挨骂,问问自己说的东西怎么得不到认可,怎么没人理就好了。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09:42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28 编辑

别激动,这点不是说你,不要乱对号!我上面说的第二段里才是轮到了你,所以你的脑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行。
你后面也逐渐回骂了别人,同样在攻击别人这样不是那样不是了,基本也一样了。
制冷理论技术上的问题,谁对谁错,大家清楚,错了不服也没用!所以会被人嫌!遭人骂!纠缠不休,误导别人,不知悔改,顽固不化,当然要被删帖或禁言的!我管辖的地方是绝对不允许的!我怕烦最恨纠缠!不愿“周旋”,所以我在那边果断干脆处置了你,我得到和做到了!这里我恨自己过早辞了职,让你还能“活蹦乱跳”,所以你要感谢此论坛给你的“一席之地”。但你很糟糕!遭人唾弃一分不值,臭名昭著!这是你自己造成的!我最清楚!

作者: whlhyl    时间: 2015-2-12 10:49
谢谢老前辈分享!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1:14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8-7-11 16:55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1 10:46
那种人无孔不入,到处误导瞎说!把整个冷凝过程拆开乱点“A”点,凭什么说“A”点就是那里?谁测了A点 ...


版主说的:真正的A点应该是冷凝器的最末端!
这个A点的温度是不是指冷凝饱和温度。(这时的温度往往已经低于冷凝饱和温度了。)
请教版主:
过冷度=冷凝饱和温度-膨胀阀入口温度
对吗?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1:29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30 编辑

不可理喻就是这么得来的,这种逻辑关系也和你说不清楚!因为你的脑子不正常!
可以这么说,你什么都不懂!只不过用些图文资料遮遮你的丑脸罢了,否则你的脸更难看!你懂什么?就会借花移木,逻辑荒唐,离题离谱,一塌糊涂!还“滴水不漏”?怎么招来这么多骂?怎么不骂Ikk?怎么不骂我?论坛那么多人怎么没挨骂?怎么不想想自己会落到这种地步?这是你的定局!
街上的神经病就是不知羞,不懂得骂,你别高兴的太早!是让你多现现丑,臭名要远扬!留个跳梁小丑活蹦乱跳,大家围拢看笑话,也是一个观赏点。如果我要恢复职位,一定叫你下地狱!!!你相信不???只不过好人不与神经不正常者一般见识而已!让你在这多现现丑也好啊!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1:35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2-12 11:36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1:26
请教版主:
过冷度=膨胀阀入口温度-冷凝饱和温度
对吗?


“过冷度=膨胀阀入口温度-冷凝饱和温度”,公式反了。
对,应该把冷凝末端的饱和液体温度作为所谓的“A”点温度。
应该:冷凝后的饱和液体温度-膨胀阀的入口温度=过冷度!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1:40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2 11:41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1:35
“过冷度=膨胀阀入口温度-冷凝饱和温度”,公式反了。
对,应该把冷凝末端的饱和液体温度作为所谓的“ ...


感谢指正
我从百度上看到(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你这个A温度的取点值得商讨。(冷凝末端温度往往已经低于饱和冷凝压力下的温度了)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1:53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1:40
感谢指正
我从百度上看到(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

这个逻辑是对的,冷凝末端的饱和液体温度,经过再次冷却,如利用过冷器通过比液体温度更低的冷却水再次冷却,这种方式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冷,把冷凝后的饱和液体温度-经过过冷后的饱和液体温度=过冷度!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1:53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2 12:01 编辑
力博特 发表于 2015-2-11 08:51


你指的这个A点是=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饱和温度
我支持你这个A点取值,
A点不在冷凝器末端,A点是随着冷凝压力不同而不同。不是固定的。
荣版主的A点取值是不正确的。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1:57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2-12 12:00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1:53
你指的这个A点是=饱和冷凝压力下相对应的饱和温度
我支持你这个A点取值,
A点不在冷凝器末端,A点是随 ...


那你就遵循他的算了,我的错了你不要理他就是了,没关系的。相信你今后慢慢会理解的,多想想什么是“过”?怎么才叫“过”!
刚吃饱正好不叫“过”,“再”吃就“过”了!懂吗???
作者: 五斤狮子头    时间: 2015-2-12 11:59
不知道荣版所说的几本书哪里有卖?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2:00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2 12:05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1:53
这个逻辑是对的,冷凝末端的饱和液体温度,经过再次冷却,如利用过冷器通过比液体温度更低的冷却水再次冷 ...


我觉得将冷凝后液体温度,精确定义为: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比较合适。
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膨胀阀入口的冷凝液体温度=过冷度。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2:10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31 编辑

有志不在年高,荣版主虽然是众望所归,但不能以这点就认为他所说的都是对的。
技术方面: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关键是能够认识到错误。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2:13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2-12 12:36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2:00
我觉得将冷凝后液体温度,精确定义为: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比较合适。
饱和冷凝压力值 ...


所谓“冷凝末端的饱和液体温度”,怎么测?怎么量?就是通过该制冷剂在冷凝压力下的对应饱和温度所得的(查表对照所得)。
所以正如你说的: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A点)-膨胀阀入口的冷凝液体温度(B点)=过冷度,这不跟我在45楼里说的一个意思吗?怎么说我的A点取值不正确呢???你也是个说不清的人。
如果说我错了,那就请你看看我说的那几本书,是不是都是错的???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2:21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32 编辑

别又得意得太早了!看看他在49楼说的话:“我觉得将冷凝后液体温度,精确定义为: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比较合适。”
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膨胀阀入口的冷凝液体温度=过冷度。

是你说的在冷凝器的“下半身”作为“A”点吗???又睡不着了!

作者: 彭何    时间: 2015-2-12 12:35
多谢楼主的讲解。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2:43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7:07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2:13
所谓“冷凝末端的饱和液体温度”,怎么测?怎么量?就是通过该制冷剂在冷凝压力下的对应饱和温度所得的 ...


版主在15楼所说:真正的A点是冷凝器最末端。这个我不认同。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2:51
五斤狮子头 发表于 2015-2-12 11:59
不知道荣版所说的几本书哪里有卖?

上海水产学院和西安交大编著的《制冷技术问答》,由农业出版社出版,1981年出差在北京东单新华书店购得;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编著的《制冷技术》,由科技出版社出版,1984年出差在上海市新华书店里购得;
上海交大出版的《制冷工程技术辞典》,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晋升工程师时买的复习资料。
你可以在较大的新华书店里找找看,不知还有不?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2:56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7:17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2:43
版主在16楼所说:真正的A点是冷凝器最末端。这个我不认同。



我在15楼里说得太好了!驳斥得太有力了!那你为什么又说“我觉得将冷凝后液体温度,精确定义为: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比较合适。”
“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膨胀阀入口的冷凝液体温度=过冷度。”

自己推翻自己说的???

作者: 五斤狮子头    时间: 2015-2-12 13:00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2:51
上海水产学院和西安交大编著的《制冷技术问答》,由农业出版社出版,1981年出差在北京东单新华书店购得; ...

那看来我是无缘了,我曾经在本地最大的新华书店找过,连空调制冷维修技术这样的比较新的书都没有,别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了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3:12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8-7-11 16:53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2:56
那你为什么又在49楼里说“我觉得将冷凝后液体温度,精确定义为: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比较 ...


冷凝器末端流出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冷凝饱压力值相对应的温度。
所以: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不等于,冷凝器末端温度。
我只是认为A点取值不合适,
应当是
过冷度=冷凝压力值对应的冷凝温度-膨胀阀入口温度
而不是
冷凝器末端温度-膨胀阀入口温度=过冷度
冷凝压力值对应的温度大于冷凝器末端温度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3:30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35 编辑

你说的:过冷度=40-39=1K是冷凝器的过冷度,
而相对于整机的过冷度就是
过冷度=冷凝压力值对应的饱和温度-膨胀阀入口温度。
为了考虑制冷剂工况负荷不同都能够在冷凝器中良好液化。
所以冷凝器设计的都略大一点,就是让饱和液体制冷剂有足够的空间过冷。
当然,在冷凝器外另设一套过冷设备也提高了冷凝效率。
作者: flydragonstudio    时间: 2015-2-12 14:09
感谢分享。。
作者: xiaowen2014    时间: 2015-2-12 14:59
有看点啊!哈哈
作者: 云知道    时间: 2015-2-12 15:02
学习了   
作者: 投桃报李    时间: 2015-2-12 15:50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8-7-11 16:50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1:14
版主说的:真正的A点应该是冷凝器的最末端!
这个A点的温度是不是指冷凝饱和温度。(这时的温度往往已 ...


压缩机出气是高温高压“气态”冷凝后 是高温高压“液态” 从冷凝器的出口到膨胀阀进口 这段才是真正的过冷,   如果冷凝器小或者脏,冷凝气体 不液化 就会形成闪发气体,就是荣师傅说的,占据供液管的面积,减少了液态制冷剂,此时膨胀阀节流不稳定,制冷量下降,  打个比喻,一个人一口气喝了250毫升的碳酸饮料(可乐 雪碧, 啤酒) 喝完后他会打嗝.如果不打嗝 他会不会很难受?
随便改动的,安装一个冷库你在去吧冷凝器拆开,放一个温度表测量温度, 大小冷凝器都随时变化,你知道他变到哪里了? 荣老师 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荣老师的意思就是从这里测量标准点方便大家在维修或者安装上可以测量温度,方便,你的方法有个P用。 就说膨胀阀该毛细管,就算你知道该多长,别人知道吗? 修个大型冷柜 在计算毛细管,你准备计算几天?你要是很牛逼的话,就别在论坛里了,去当国家级的制冷技师吧,论坛里的人都是喳喳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6:21
投桃报李 发表于 2015-2-12 15:50
压缩机出气是高温高压“气态”冷凝后 是高温高压“液态” 从冷凝器的出口到膨胀阀进口 这段才是真正的过 ...

高温高压液态?一开始你就错了。
温度高于饱和温度,只能是蒸汽存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再大的压力蒸汽也不可能液化。
怎么会有高压高温的液体呢?
作者: 投桃报李    时间: 2015-2-12 16:28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38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6:21
高温高压液态?一开始你就错了。
温度高于饱和温度,只能是蒸汽存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再大的压力蒸汽 ...


哦,这点错了,我改,是低温高压液态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6:28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2 16:37 编辑
投桃报李 发表于 2015-2-12 16:02
二逼青年,随便改动的,安装一个冷库你在去吧冷凝器拆开,放一个温度表测量温度, 大小冷凝器都随时变化 ...


首先二逼青年这个词我喜欢,瓦特研究蒸汽机时,许多科学家都称他为二逼。技术的进步需要后人不断的推翻前人所定的规律。人类才进步到今天。
冷凝饱和温度可以通过冷凝压力换算出来,你居然想到要测量。你可真够务实的。

作者: 投桃报李    时间: 2015-2-12 16:34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6:28
首先二逼青年这个词我喜欢,瓦特研究蒸汽机时,许多科学家都称他为二逼。技术的进步需要后人不断的推翻前 ...

你低调的有点明显了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6:35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2 16:39 编辑
投桃报李 发表于 2015-2-12 16:28
哦,这点错了,我该,是低温高压液态


这里的高温低温是相对于冷凝饱和温度来说的。因为它围绕的是冷凝。
用环境温度和蒸发饱和温度来衡量是错误的。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6:39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2-12 16:41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6:28
首先二逼青年这个词我喜欢,瓦特研究蒸汽机时,许多科学家都称他为二逼。技术的进步需要后人不断的推翻前 ...


请问你:那整片冷凝器哪里是冷凝?冷凝温度指的哪里?怎么测你说的“冷凝饱和温度”?通过“冷凝压力”,哪里为检测点?从压缩机的排气一直到节流装置的进口,压力几乎一样,那怎么才能得到你说的“冷凝饱和温度”???
要现实点哦!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6:45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2 16:48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6:39
请问你:那整片冷凝器哪里是冷凝?冷凝温度指的哪里?怎么测你说的“冷凝饱和温度”?通过“冷凝压力”, ...


这点你是知道的,难道你在考我吗?
排气压力就是冷凝压力。
在节流之前的压力都是一样的(排气管一直到节流阀)。不同的只是温度和气液态的变化。

作者: 投桃报李    时间: 2015-2-12 16:50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6:39
请问你:那整片冷凝器哪里是冷凝?冷凝温度指的哪里?怎么测你说的“冷凝饱和温度”?通过“冷凝压力” ...

我晕,这个说的高温高压气态,和低温高压液态,是我刚进入制冷行业的时候在海尔培训班说的,也许是老师说的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6:57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2-12 17:02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6:45
这点你是知道的,难道你在考我吗?
排气压力就是冷凝压力。
在节流之前的压力都是一样的(排气管一直 ...


你是高手,可以推翻我说的那几本书上的定律,还用我来考你?
既然冷凝压力一路都一样,那你说的“冷凝饱和温度”怎么得来?你说从压力的对应温度得来,那高压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那你说的“冷凝饱和温度”从哪里测都是一样,那个“A”点凭什么就画在那里???凭什么说过冷就在那里开始???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7:02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2 22:57 编辑
投桃报李 发表于 2015-2-12 16:51
你跟力老 是不是亲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互相学习探讨罢了。
力师傅的观点:他讲的只是冷凝器的过冷(计算方式正确)。立场不同所得答案就不同。
而荣版主是:围绕整个整个制冷系统来讲冷媒的过冷度。而他的A点取值有问题。(计算方式错误,温度采样点不对)


作者: 投桃报李    时间: 2015-2-12 17:02
力博特 发表于 2015-2-12 16:58
从冷凝器的出口到膨胀阀进口 这段才是真正的过冷

小兄弟,这段连接管只有0.2-2m长,还有保温套包裹。
...

你干脆吧外机的冷凝器出气口直接到 膨胀阀上,管子省得用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7:09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2 17:10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6:57
你是高手,可以推翻我说的那几本书上的定律,还用我来考你?
既然冷凝压力一路都一样,那你说的“冷凝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高手不敢称。自认懂得一二,分享知识互相学习罢了。
那个A点的取值可以从你的帖子《R22、R12、R134a、R502、R410a、R600a、R406a、R404a等常用制冷剂温度压力对照表  》算出。
确切的讲应该叫做《R22、R12、R134a、R502、R410a、R600a、R406a、R404a等常用制冷剂饱和温度压力对照表  》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7:11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40 编辑

不要老是转移话题!老说空调的问题。
“这段连接管只有0.2-2m长,还有保温套包裹”,看来你根本不懂现场!说话乱弹琴!接管多长是按现场具体情况所定,那根高压供液管有“保温套包裹”?如果包裹了,那肯定是与低温回气管包在一起,那就对了,真正的过冷开始了!!!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7:16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2 17:18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6:39
请问你:那整片冷凝器哪里是冷凝?冷凝温度指的哪里?怎么测你说的“冷凝饱和温度”?通过“冷凝压力” ...


哪里是冷凝?
只要满足饱和温度和压力,这两个条件。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冷凝。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7:21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7:0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高手不敢称。自认懂得一二,分享知识互相学习罢了。
那个A点的取值可以从你的帖子 ...

确切的讲你也没说对!应该是制冷剂的热力性质表!!!为了方便,简称《温度压力对照表》。
自认懂得一二不简单,可以推翻大学教科书的定律。
那个“A”点的取值可以从对照表算出?怎么“算”?既然你承认高压从头到尾压力一样,那A点在排气口?冷凝器进口?冷凝器中部?冷凝器尾部?还是哪里???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7:26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6:57
你是高手,可以推翻我说的那几本书上的定律,还用我来考你?
既然冷凝压力一路都一样,那你说的“冷凝 ...

我来给演示下:冷媒R22
例如现在的排气压力是2702Kpa查表所知的冷凝饱和温度是65度。
这时的A点就是65度。
5分钟后测排气压力是2429Kpa,而此时的冷凝饱和温度是60度。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7:35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7:26
我来给演示下:冷媒R22
例如现在的排气压力是2702Kpa查表所知的冷凝饱和温度是65度。
这时的A点就是65 ...

还演示?弹琴演示?
例如现在的排气压力是2702Kpa查表所知的冷凝饱和温度是65度相信查表是对的。好,“这时的A点就是65度”,那可以在排气口,也可以在冷凝器的进口,可以在能测得的整个高压侧。也就是说在高压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为A点,那过冷也可以是任何部位了???
真是弹琴演示,乱套了!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7:41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7:26
我来给演示下:冷媒R22
例如现在的排气压力是2702Kpa查表所知的冷凝饱和温度是65度。
这时的A点就是65 ...


为什么是“5分钟后测排气压力是2429Kpa,而此时的冷凝饱和温度是60度”?5分钟系统的高压会变得那么快?哪个系统?大家说说谁碰到过?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7:47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7:41
为什么是“5分钟后测排气压力是2429Kpa,而此时的冷凝饱和温度是60度”?5分钟系统的高压会变得那么快? ...

我只是做个比方,不管经过多长时间,冷凝压力和冷凝饱和温度都是相对应的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7:57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2-12 17:59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7:47
我只是做个比方,不管经过多长时间,冷凝压力和冷凝饱和温度都是相对应的


是啊,我没否认这点定律啊。
什么“冷凝饱和温度”?既然你前面说了是“冷凝压力”,那应该与“冷凝温度”始终相对应!
高压高温蒸汽进入冷凝器里冷凝过程是不饱和的,从气相逐渐冷凝转变为液相,这个过程不是饱和温度!
你改改说法!这么久把我都给忽悠了。拉倒吧,你说说也离谱了!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8:38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8-7-11 16:46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7:57
是啊,我没否认这点定律啊。
什么“冷凝饱和温度”?既然你前面说了是“冷凝压力”,那应该与“冷凝温 ...


首先查看饱和温度,饱和压力,的定义。
当飞出液面的分子数和返回液面的分子数相当时,此时的液态密度和气体密度不在改变。此时的温度叫饱和温度,此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过冷度定义
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通过冷凝压力可以轻松换算冷凝饱和温度。
还是上图说话吧。
此图为美国约克YS3冷水机组,冷媒R22.制冷量1200KW。运行参数表。
你换算一下他的冷凝饱和温度和冷凝压力对应关系,再查一下你发的帖子《R22、R12、R134a、R502、R410a、R600a、R406a、R404a等常用制冷剂温度压力对照表》 。
注:图中压力为表压,请换算为绝对压力后比较。
如果正确:
请把扣掉的分数还我
[attach]363597[/attach]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8:51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7:12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8:29
首先查看饱和温度,饱和压力,的定义。
当飞出液面的分子数和返回液面的分子数相当时,此时的液态密度和 ...


你懂啥哦?既然知道饱和压力和温度的概念,那我请问:冷凝过程中饱和吗???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8:55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7:12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8:51
你懂啥哦?既然知道饱和压力和温度的概念,那我请问:冷凝过程中饱和吗???


冷凝器中的冷媒和蒸发器中的冷媒都工作在饱和状态.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8:57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8:38
还是上图说话吧。
此图为美国约克YS3冷水机组,冷媒R22.制冷量1200KW。运行参数表。
你换算一下他的 ...

你以为这张纸片是对的?说得规范?很多所谓的厂家或不少资料还把制冷剂说成是“冷媒”呢,那也说对了?说规范了?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9:00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8-7-11 16:45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8:57
你以为这张纸片是对的?说得规范?很多所谓的厂家或不少资料还把制冷剂说成是“冷媒”呢,那也说对了?说 ...


如果冷凝饱和温度无法算出,请问如何计算排气过热度.
请教荣版主是怎样定义饱和状态的.
瓶装冷媒是否是处于饱和状态?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9:09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9:00
如果冷凝饱和温度无法算出,请问如何计算排气过热度.

先生,冷凝后的液体温度才是“饱和温度”,提法要正确规范。
排气过热度=测得的排气温度-排气压力的对应温度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9:16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9:09
先生,冷凝后的液体温度才是“饱和温度”,提法要正确规范。
排气过热度=测得的排气温度-排气压力的对 ...

排气压力的对应温度
是否可以理解为冷凝饱和温度?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9:19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2-12 19:21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9:16
排气压力的对应温度
是否可以理解为冷凝饱和温度?


与冷凝温度相近,其中存在着排气管至冷凝器段的温度损失。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9:20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8-7-11 16:43 编辑

问:        那你说在气相变液相的过程是饱和状态吗?
回答:如果达不到饱和状态,气相不可能变液相.
问:为什么总要加个“饱和”?
答:因为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是气液共存,所以此时压力下的冷媒处于饱和状态.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9:24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9:20
问:        那你说在气相变液相的过程是饱和状态吗?
回答:如果达不到饱和状态,气相不可能变液相.

在变相中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怎么饱和???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9:29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9:09
先生,冷凝后的液体温度才是“饱和温度”,提法要正确规范。
排气过热度=测得的排气温度-排气压力的对 ...

问:冷凝后的液体温度才是"饱和温度",提法要正确规范.
答:膨胀阀入口处也是冷凝后的液体,(压力并没有变化)此时的温度是否同样可以认为是饱和温度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9:31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9:29
问:冷凝后的液体温度才是"饱和温度",提法要正确规范.
答:膨胀阀入口处也是冷凝后的液体,(压力并没有变化 ...

答:完全可以!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9:35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9:24
在变相中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怎么饱和???

流走的液态制冷剂和返回的液态制冷剂相当.
此时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密度不在变化.正是饱和状态.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9:43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7:13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9:35
流走的液态制冷剂和返回的液态制冷剂相当.
此时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密度不在变化.正是饱和状态.


随你怎么说吧,我没那个功夫与你抬这种无聊的杠!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9:50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9:31
答:完全可以!

这是百度百科: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即:过冷度=膨胀阀入口温度-饱和温度   这个式子你我都认同。
饱和温度=膨胀阀入口温度
请问是如何计算过冷度的。过冷度是0对吗?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9:52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2-12 20:01 编辑
忧郁的万用表 发表于 2015-2-11 18:1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怎么又被禁言了?又怪我“排挤”你???这叫不自量!你就好好把“万用表”慢慢去“忧郁”吧!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19:55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44 编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纯技术讨论。不存在任何歧视。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2 19:55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9:50
这是百度百科: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即:过冷度=膨胀阀 ...

谁说我认可了你的:过冷度=膨胀阀入口温度-饱和温度,我从来没说过!你找来看看?
作者: WQDZ    时间: 2015-2-12 22:57
值得认真学习,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23:02
本帖最后由 横空 于 2015-2-13 00:15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9:55
谁说我认可了你的:过冷度=膨胀阀入口温度-饱和温度,我从来没说过!你找来看看?


是我写错了,
过冷度=冷凝饱和温度-膨胀阀入口温度。(1-2和2-1有区别吗,差值是相等的都=1。过冷度就是一个差值)
即使是写错了,得出的过冷度依然是0啊。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2 23:29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7:18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2 19:55
谁说我认可了你的:过冷度=膨胀阀入口温度-饱和温度,我从来没说过!你找来看看?


荣版主你在39楼和53楼都认可了,53楼说的原话:
所以正如你说的: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A点)-膨胀阀入口的冷凝液体温度(B点)=过冷度,这不跟我在45楼里说的一个意思吗?怎么说我的A点取值不正确呢???你也是个说不清的人。
如果说我错了,那就请你看看我说的那几本书,是不是都是错的???
是你没表达清楚还是我看错了?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3 07:40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23:02
是我写错了,
过冷度=冷凝饱和温度-膨胀阀入口温度。(1-2和2-1有区别吗,差值是相等的都=1。过冷度就 ...

你所说的“冷凝饱和温度”我把它当成了冷凝后的饱和液体,也就是在冷凝器的尾端(末端),从这里再开始过冷到膨胀阀的入口,我当然认可的。至于过冷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过冷,那是另一回事,和你争论的就是过冷点(所谓A点)应该从哪里开始?哪里到哪里才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过冷。
你认可力博特画的图上的A点到过滤器为止,我坚决反对!整个冷凝器中不存在过冷!完整的冷凝过程中不存在过冷!过冷应该从出冷凝器开始,经过再次冷却而达到目的,这是过冷的原本概念!!!
好了,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你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你我都可以保留各自的观点,没必要一直争论这个问题。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3 07:48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2-13 08:17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23:29
荣版主你在41楼和52楼都认可了,52楼说的原话:
所以正如你说的: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 ...


“所以正如你说的: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A点)-膨胀阀入口的冷凝液体温度(B点)=过冷度”
我把“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当成了“冷凝后的饱和液体温度”,当时我也以为你也是这么认为的,谁知道说来说去不是一个意思。
好了,我的意思和观点在121楼已经重申了,你的意思和观点就随便你自己吧。
力博特画的图上的“A”点完全是荒唐的逻辑!都是他凭想象自作聪明模拟出来的!没有一点科学根据!与真正的过冷原理(专家及院校教科书)完全不相容,简直是乱弹琴!看看他另开的帖子,画的“A”点一样,但说明的过冷度算法又乱了套,把冷凝温度减过滤器外表温度等于过冷度,更是荒唐乱套!一会说从“A”点温度开始,一会又说从冷凝温度开始,都是他弄出的鬼,竟把液管和过滤器的外表温度作为计算值,哪个理论里有把“外表温度”作为计算值的?“外表温度”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等计算是什么概念?毛猪与肉的重量相等不?荒唐不荒唐?笑话不笑话?越说越离谱!可以说,从他口中说出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荒唐的逻辑!颠倒和玷污了制冷理论!都是些乱七八糟的怪谬论!还自以为是不怕丑,沾沾自喜到处“演说”,我看这种人脑子肯定不正常!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3 08:54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3 07:40
你所说的“冷凝饱和温度”我把它当成了冷凝后的饱和液体,也就是在冷凝器的尾端(末端),从这里再开始过 ...

受教,
冷凝器可否内置过冷器。
作者: 投桃报李    时间: 2015-2-13 09:25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8-7-11 16:41 编辑
横空 发表于 2015-2-12 17:16
哪里是冷凝?
只要满足饱和温度和压力,这两个条件。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冷凝。


冷凝器从气态冷凝成液态就是冷凝,冷凝器出口是饱和液态温度,  如果还能把饱和液态温度在降低温度就是过冷。
你早上吃的饭 中午没消化完,中午在吃饭都不消化随着消化过的食物直接进入大肠了吗?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3 10:20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3 07:48
“所以正如你说的:饱和冷凝压力值相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A点)-膨胀阀入口的冷凝液体温度(B点)=过冷 ...

过冷器是不是叫经济器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3 10:42
投桃报李 发表于 2015-2-13 09:38
你早上吃的饭 中午没消化完,中午在吃饭都不消化随着消化过的食物直接进入大肠了吗?

汽体液化是在冷凝器内,液体表面进行的。而冷凝器出口是在液体的底部。
气体达到饱和温度压力,就开始液化,液化不断堆积,最先液化的液体从冷凝器底部出口流出,同时又有新的气体变为液体补充。冷凝循环永远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作者: 荣昌制冷    时间: 2015-2-13 11:24
横空 发表于 2015-2-13 10:20
过冷器是不是叫经济器

在较大型的制冷系统中,为了使进入节流阀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降低些,减少在节流时或节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适当提高制冷效率,工艺设计中在储液器后(较大型的系统必须要有储液器)加装了这种专门用来过冷的设备——过冷器。它的结构型式是套管式、喷淋式等,原理是利用比冷凝后的饱和液体温度更低的冷却水再次冷却(如深井水),一般可比冷却前再降低3~5度的温度(即过冷度为3~5度)。
还有些小型氟制冷系统,如小型冷库等,虽然没有专门的过冷器,但把供液管与回气管包扎在一起,利用回气管的低温降低供液管里的液体温度,也可把一段供液管直接安装在库房内通过,达到再次冷却和同样过冷的目的,提高制冷效率。同时也加热了回气管的温度,避免压缩机吸入过潮蒸汽而液击。
毛细管节流的系统,没有在冷凝器中直接过冷的,只能通过把毛细管与回气管绑扎、并焊、缠绕、套管、穿管等方式达到再次冷却而过冷的目的。同时也加热了回气管的温度,避免压缩机吸入过潮蒸汽而液击,一举两得。
假设把冷凝器故意加大,留出空间再次冷却而过冷也是可行的,但在规范的设计中是不会这样做的,只会考虑缩小整体体积和重量,减少投资方面。对于小型或微型毛细管节流的系统,不会考虑特制过冷器。
作者: 横空    时间: 2015-2-13 11:30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2-13 11:24
在较大型的制冷系统中,为了使进入节流阀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降低些,减少在节流时或节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 ...

多谢,受教了。学习了。
作者: M138180    时间: 2015-2-14 15:23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曹速恩    时间: 2015-2-14 21:50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47 编辑

这个图片能给说说该用在制冷系统哪个位置,什么用途?谢谢!
作者: wwch639    时间: 2015-2-15 00:36
O(∩_∩)O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军哥家电维修    时间: 2015-2-15 08:17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lkk    时间: 2015-2-15 09:42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0-2-10 06:47 编辑

热交换器就是利用回气管不用的冷量进行回收,这会造成回气温度升高,只要不造成排气温度超标都没问题的,没那么多学问,有人就是会鬼扯蛋一堆废话。
事先压焓图画一画就清楚可不可安装了。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 (https://www.dz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